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
2-14-2013年初五
常常看記錄片的網友們,大概少有人沒看過或聽過,這位縱橫英國BBC電視台超過60年的大衛·弗雷德里克·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不論是他製作、主持或旁白的節目,都有一定的口碑,與相當高的水準。
圖1. 大衛·弗雷德里克·艾登堡爵士。
自從1975年完成的一系列共七集的《部落之眼》(The Tribal Eye)、1979年12集的《地球上的生命》(Life on Earth)、1984年10集的《活生生的星球》(The
Living Planet)及1990年12集的《生命之源》(The Trials of Life)…到2002年10集的《哺乳類的生活》(The Life of Mammals)、2003年10集的《海洋星球》(The
Blue Planet)…直到他2007年退休為止,總共參與了66部記錄片的製作、編劇或旁白。如此前無古人的豐碩成果,應該說是成功人物的典範,怎麼可能會有過失呢?一定有網友要打抱不平的說:「Freak,你又在雞蛋裡挑骨頭了!」
諸位網友可別忘了,《左傳·宣公二年》時,古人早就有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一、先談David先生的功勞:
1. 執著敬業─在長達數十年的拍攝期間,大衛.愛登堡和他專業的同事們,以對科學求真負責的態度,勇敢大無畏的冒險精神,和對探索大自然孜孜不倦的熱情,他們幾乎深入到全世界各個角落,不畏辛勞、不怕艱險的呈現給世人高水準的記錄片。
2. 精益求精─為獲取最詳實的資料,拍攝了許多令人驚歎的珍貴鏡頭。這些花費大量時間、資金和精力製作的記錄片,內容涉及生命科學、人文、環保等各個領域,從物種的起源,生物的演化,乃至人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或是世界美景的介紹無所不包。一方面具有嚴謹的科普教育意義;一方面又利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和唯美的表現藝術,創作出許多精彩絕倫的畫面,雖是記錄片,卻不失「寓教於樂」的娛樂價值。
他在BBC服務多年期間,因為自己對各種動物的熱愛,創造了一
些史詩般的動物紀錄片,既使在80歲高齡的生日當天,他仍在加
拉巴哥群島上拍攝當時最長壽的象龜─Lonesome George。這份執
著敬業與忘我的精神,令人尊敬!
3. 事必躬親─《部落之眼》(The Tribal Eye),是艾登堡早期於1975年完成的一系列,探討部落藝術的紀錄片,總共分成7集。艾登堡對於部落藝術的熱愛,應該是源自於他更早期電視節目的製作,從他的第一次的部落旅行開始,到最終成為一位部落藝術的收藏家,這份熱愛始終如一。而在此一系列節目當中,有一幕要探訪某部落的聖地,而此部落古老相傳:
第一、女人不能進入聖地。
第二、男人必須全身赤裸著進入聖地。
於是影片中您就看到許多赤裸的棕皮膚原住民當中,僅有一位全身赤裸,膚色雪白,身高過其他人半個頭的David(為了使一般觀眾能收視,當然是只拍攝背影),一起進入部落祖靈的聖地。從那時起,不管是要「犧牲色相」或相當危險的鏡頭,艾登堡先生事必躬親,一直到2002年拍攝《哺乳類的生活》當時他已76歲的高齡,仍舊是照常上山下海,甚至爬到40公尺高的熱帶雨林樹冠層上,身上只綁著繩索,面對著膽顫心驚的觀眾(包括在下我),聽他講解長臂猿(gibbon)為何是樹冠層的攀援冠軍。
圖2. 1975年拍攝《部落之眼》時的大衛·弗雷德里克·艾登堡(David
Frederick Attenborough)。
圖3. 《部落之眼》(The Tribal Eye)系列,共分為七集(7 episodes)第一集主要是介紹,西非毛利共和國的Dogon人的生活以及習俗,尤其是他們的面具所含的意義;第二集…等等。
二、David先生的過失:
1. 不夠專業─古語說:「貪多嚼不爛。」艾登堡爵士因為主持的節目內容太過廣泛,有時會在節目中說錯話。例如2002年總共10集的《哺乳類的生活》(The Life of Mammals),其中第五集《肉食者》(Meat Eaters)於23分03秒大衛說到:「…這裡還住了最大的犬科動物(biggest of all dog family)…」,艾登堡爵士在此指的是「狼」。
有關「狼」的重量,維基百科上如此說:「…平均來說,北美狼36公斤、歐洲狼38.5公斤、印度阿拉伯狼25公斤、北非狼只有13公斤…體重超過54公斤的狼很罕見。」
當我聽到艾登堡爵士的那段敘述時,馬上就跟腦海中傑克·倫敦(Jack London)小說《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裡面的主角─靈犬巴克的體重明顯的衝突了起來?傑克·倫敦在整篇小說中提了好幾次,巴克(Buck)的母親是牧羊犬,父親是聖伯納犬,巴克(Buck)的體重150磅,也就是68.2公斤。
到底是要信寫實小說家傑克·倫敦還是大衛·艾登堡呢?上網做了一番功課:St.Bernard犬─聖伯納犬壽命大概8~10年,身高61~71公分,體重約50~91公斤左右,屬於大型犬。
網路上又提到聖伯納犬源自西藏的獒犬(Tibetan Mastiff)
獒犬Weight
|
Male
|
150 to 250 pounds (68 to
110 kg)
|
Female
|
120 to 200 pounds (54 to
91 kg)
|
(The greatest weight ever recorded
for a dog, 343 pounds (156 kg), was that of an English Mastiff
from England named Aicama Zorba of La Susa.)
由以上的資料比較來看,「狼」真的如大衛所說是最大的犬科動物嗎??
偶爾在節目影集中說錯一句話,應該是比較無可厚非的,自己也當過很久的老師,偶爾的「口誤」在所難免。
可是像大衛·艾登堡爵士在2010年編寫、製作、發行了一套DVD介紹《生命的起源》(First Life),內容的偏頗,或是說厚此薄彼不盡詳實,就讓人相當的不以為然了。
圖4. 大衛·艾登堡爵士在2010年編寫、製作、發行的《生命的起源》DVD封面。
影片從英國中部森林中,學童無意間發線的Charnia化石開始介紹→然後鏡頭轉到5億8千萬年前於紐芬蘭(Newfoundland)之Mistaken Point,這裡的多細胞動物化石無口,無消化器官,動物大都靜止,也無兩側對稱型式→1946年發現於澳洲南部艾迪卡拉山的艾迪卡拉生物群(Ediacaran Biota),無口,無消化器官,以簡單擴散攝食,具有各種對稱的身體型式,少數能運動。生存於距今6億3千萬年~5億4千2百萬年前。→然後介紹生存於距今5億1千5百萬年前的加拿大落磯山脈(Canada's Rocky
Mountains)之伯吉斯頁岩化石生物群(Burgess Shale Biota)→North Africa→the rainforests
of Australia→ the east
coast of Scotland整個影集介紹了不少新近發現的化石和觀念。
遺憾的是,在近兩個小時的節目中,獨獨沒提到發現於1984年,距今5億3千萬年前的中國雲南澄江化石生物群(The ChengJiang Biota)!
以前要舉例印證寒武紀大爆發(Cambrian Explotion),幾乎都以伯吉斯頁岩化石生物群(Burgess Shale Biota)為例,而事實上伯吉斯頁岩化石生物群,時間距今5億1千5百萬年前,只是寒武紀大爆發之後物種演化的延續而已。而距今5億3千萬年前的澄江化石生物群(The ChengJiang Biota)才是寒武紀大爆發最佳的證明,花了大量時間、精力、金錢2010年重新製作的《生命的起源》,卻因編寫者大衛艾登堡的不夠專業,隻字片語未提澄江化石生物群(The
ChengJiang Biota),也不曉得是太忙了沒有時間,還是沒有辦法看懂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陳均遠博士等人發表於《Nature》或《Science》上的文章,尤有甚者其中1991年第351卷第6323期的《Nature》期刊是以陳博士等人發表的澄江化石生物群的微網蟲(Microdictyon sinicum)作為封面故事(cover story),身為BBC資深編寫製作人,居然連世界一流而且又剛好是英國出版的《自然》期刊的封面都沒時間稍做瀏覽?真的是不可思議,相當奇哉怪也!那就更別提澄江化石生物群海口蟲(Haikouella)、雲南蟲(Yunnanazoon)了。
加拿大伯吉斯頁岩動物群化石較「寒武紀大爆發」晚了一千多萬年,所以其實是不能用來說明,寒武紀初期海洋中具有什麼樣的生命。
而澄江動物群所處的地質年代正處於「寒武紀大爆發」初期,它讓我們如實看到5.3億年前動物群的真實面貌,各種各樣的動物在「寒武紀大爆發」時期迅速崛起,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個動物門類幾乎都已同時存在,而不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慢慢變來的。澄江化石動物群的發現,將動物多樣性的演化史向前推到寒武紀的早期。
好好的構想,卻被寫的如此厚此薄比,而且也違反了科學真實報導的精神,這是大衛·艾登堡爵士相當不應該犯的過失!
2. 歲月不饒人─艾登堡爵士2007年自BBC退休時已屆81歲的高齡,卻仍不知老之將至,從BBC退休後轉戰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旁白了3集《野性印度的祕密》《Secrets of Wild India》,三集在下都很認真的看了,感覺是一流的攝影,二流的旁白。
一個人發聲的聲帶振動了81年、副鼻竇共鳴了81年,就算再堅強耐用也經不起歲月的磨損!怎麼還可能奢望它們發出怎樣好聽的聲音呢?大衛先生您早已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真的是該知道退休享清福了。
圖5. 艾登堡爵士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旁白了3集《Secrets of Wild India》。
1.
大象的國度(kindom of elephants)
2. 叢林中的老虎(Tigers of Jungle)
3. 沙漠中的獅子(Lions of Desert)
3. 功成名就了常常就自以為是:今年二月大衛主持了六集有關非洲野生動物的記錄片,最後一集他說在過去20年間,非洲的氣溫升高了3.5℃。話一出口引起網友一陣撻伐。有網友提出證據,從1850年至今全球氣溫只上升了0.8℃。經BBC大力的滅火之後,直到現在還餘波盪漾,也有網友說,如此有名望又資深的節目主持人,對自己要講要主持的內容都不事先詳細求証,是不負責的態度!他覺得大衛艾登堡爵士一世的英名,毀於一旦。
No, David Attenborough: Africa hasn’t warmed by 3.5 degrees C in
two decades.
Lies, lies, lies. By just that one untruth, Attenborough has
lost all credibility.
如果整個非洲平均溫度升高3.5度而世界其他地方平均溫度升高遠低於0.8那地球平均升高溫度0.8也是有可能的
回覆刪除你說的什麼狼什麼犬,事實上學名都是Canis lupus
回覆刪除艾登堡也沒說錯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