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地球環境廳芸芸眾生展場參考資料10之6
婆羅洲紅樹林
May
& Freak 編寫
2012年12月12日
芸芸眾生展場的第五個生態系:婆羅洲紅樹林
圖1. 婆羅洲全世界第三大島,面積約為台灣30倍。
婆羅洲的地理位置,南邊大半領土屬於印度尼西亞;北邊領土屬於馬來西亞,另有一個獨立的小國─文萊(BRUNEI)在北上方。
盛行赤道氣團,為赤道多雨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均溫24-25℃,島上降雨量最少的地區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有1625毫米。11月到次年3月是降雨多的月份,7-8月少雨。越往島的東部,降雨量越少;島內山區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區多。
圖2. 婆羅洲的英文地圖。
圖3. 紅樹林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的海岸,台灣的紅樹林已經接近分布範圍的北界,現在僅存四種,分別是:
(1.) 紅樹科的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
(2.) 五梨跤(Rhizophora
stylosa)
(3.) 海欖科的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以及
(4.) 使君子科的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
另外因為高雄港的擴建,使得細蕊紅樹(Ceriops tagal)及紅茄苳(Bruguiera
gymnorrhiza)在台灣的紅樹林版圖上消失了。只是,在台灣這兩個物種的消失並不令人意外,除了人為的因素外(高雄港的擴建),台灣的冬天太冷,也是使這些物種無法藉由胎生苗散播建立新族群的主要原因。
文字來源:胎苗漂啊漂基因流啊流
圖4. 紅樹林資料之二。
什麼是「紅樹林」?為何叫做「紅樹林」?
1.
紅樹林並非單指某一種樹木,而是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河口潮間帶木本植物的總稱。
2.
紅樹林的中文名稱由來是源自於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冬,因為其木材呈紅色,樹皮可以提煉出丹寧作為紅色染料,而稱為[紅樹] 。英文則以mangrove來通稱所有的紅樹林植物,該字是由葡萄牙文中的樹(mangle)和英文中的樹叢(grove)組合而成。
3. 台灣僅有四種分別是水筆仔、五黎跤、海茄冬和欖李。
4. 婆羅洲主要有水筆仔、五黎跤、海茄冬、紅茄苳及水椰或名紅樹林棕梠(Nypa)等。
5.
因為冰河時期時,海平面下降,台灣婆羅洲等連成一塊稱為「巽他大陸」,所以兩地的紅樹林物種相似。
6.
紅樹林的學術定義則為「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沿海潮間帶泥濘地的植物,主要是由紅樹科植物與一些適應此種環境的植物所組成」。根據國際紅樹林組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ngrove Ecosystem)所列,全世界目前有24科30屬83種紅樹林植物
7.
若照此定義來看,台灣目前屬於真正紅樹林的植物只有紅樹科的「水筆仔」、「五梨跤(紅海欖)」,與使君子科的「欖李」,以及馬鞭草科的「海茄苳」四種而婆羅洲主要有六種。
紅樹林生態系的特徵:
(1.)
河川流速緩慢,淤泥多,鹽度較高,淤泥中含氧量低。
(2.)
紅樹林是一種生長於河海交界地帶的樹林,由數種林木組成,是一個獨特而複雜的生態系。
(3.)
在河口地區由於海潮的影響,河口區泥沼地成鹼性。紅樹林中的各種樹種,以不同方式適應鹼水環境:漫延入水的樹根促使泥沙逐漸淤積,而發展成海埔新生地。
(4.)
紅樹林中大型的動植雖不多,卻是孕育海魚魚苗非常重要的生育地。
(5.)
婆羅洲紅樹林主要植物種類:1.水筆仔2.海茄苳3.紅茄苳4.五梨跤5.水椰(Nypa)。
(6.)
展場展示的主要動物種類:1.招潮蟹2.彈塗魚3.小白鷺4.大白鷺5.磯鷸6.鱟7.高射炮魚8.長鼻猴9.食蟹獼猴10.貝類、螺類11.東亞小爪水獺
圖5. 面板上的紅樹林。
|
除了海流的影響之外,地質歷史也是影響紅樹林植物拓殖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南中國海周遭的紅樹林。古代的南中國海,就是有名的巽他大陸(Sunda land)。
遠在冰河時期,因為海平面較低,南中國海的大部分淺海露出海面形成陸地,與婆羅洲、爪哇島、蘇門答臘及馬來半島、中南半島相連,形成一塊大陸,稱作巽他大陸。
如今這塊大陸有一部分在海平面下,地勢較高的地方便成了現在看起來零零碎碎的島嶼及半島,紅樹林就長在河口、海邊。大陸的海岸線退縮,紅樹林的分布範圍也跟著退縮。
科學發展2008 年5 月, 425 期
|
此段主要是想強調,因為冰河時期臺灣、婆羅洲均相連接,所以紅樹的種類相似。
圖6. 展場的紅樹林部份景觀。
婆羅洲紅樹林的主要植物種類:
1. 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
2.
海茄苳
3.
紅茄苳
4.
五梨跤
5.
水椰(Nypa)
文字來源:https://picasaweb.google.com/lh/photo/_nqOqCZ2IOS5DSADdYrmtg
圖7.5 水筆仔留在母株上的果蒂,吸取母株的養分後長成「胎生苗」。
紅樹林植物,例如水筆仔,他們生長的沿海各大河流與海洋交會的沼澤濕泥中 ; 在此環境中土壤缺氧,且鹽度高,非常不適合種子發芽,也不利幼苗的生長。
水筆仔演化為一種「胎生」植物,始能適應濕地的惡劣環境。它的種子像胎生動物一樣留在母樹上吸取養分,成長為筆狀的「胎生苗」。成熟後脫離母樹,插入淤泥中,並長出根,形成植株;或隨著潮水送到其他地方生長。
圖8. 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
,每年8~9月,水筆仔種子自土黃色的果實鑽出發芽,子葉可自母體吸收養分提供幼苗生長,這就是水筆仔最有名的「胎生現象」。
圖片來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c/Kandelia_obovata_at_Ting_Kok_mangrove.JPG
圖片來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c/Kandelia_obovata_at_Ting_Kok_mangrove.JPG
圖9. 海茄苳
,花朵呈橘黃色,大小僅0.5公分左右,雄蕊4枚,不具胎生苗,果實呈扁平狀,含漂浮組織,可隨水漂至遠方海灘生根發芽。
圖片來源: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典藏數位化計畫
圖10. 海茄苳的花。
圖片來源:
圖11. 海茄苳的果實。
圖片來源:http://wiki.trin.org.au/pub/Mangroves/Avicennia_marina_subsp_australasica/Avicennia_marina6.jpg
圖12. 紅茄苳。
圖13. 紅茄苳的花及果實
,葉具長葉柄,長約15公分。最主要特徵是開花時,花萼呈紫紅色並分裂為10餘片。胎生苗粗壯,樹幹會向側方伸出許多呼吸根,伸入地下形成支持根。
。
。
圖14. 五梨跤
,胎生苗與水筆仔形似,長約25公分,淺黃色花瓣四片,具有絲狀毛。重要特徵為自樹幹上長出許多氣根,懸垂插入泥地成為支持根,是樹形最優雅的紅樹。
圖15. 五梨跤的花。
圖16. Trade names : Nypa palm, 水椰=紅樹林棕梠(Mangrove
palm.) Botanical name : Nypa
紅樹林的用途:
1. 過濾陸地徑流和內陸帶出的有機物質和汙染物。
2. 透過土壤沉積物的形成,抵抗潮汐和洪水的沖擊。
3. 為許多鳥類和海洋動物提供棲息和覓食的環境。
4. 本身可用做木材、薪炭、食物、藥材和其他化工原料。
5. 紅樹林具有欣賞價值,使人們從觀賞、娛樂、知識和教育多種角度達到旅遊的目的。
|
紅樹林常見的動物種類:
圖17. 面板上的彈塗魚及招潮蟹。
1.
招潮蟹
圖18. 招潮蟹的外觀圖。
圖19. 小小動物園的招潮蟹。
圖20. 婆羅洲紅樹林展場的招潮蟹標本。
擁有一支佔體重二分之一大螯的招潮蟹,是溼地上目光的焦點,其紅、橙、黃、綠、藍、靛、紫、白、灰、黑的體色,繽紛的讓你驚艷不已。台灣有多達 10 種的招潮蟹,佔全世界招潮蟹種類的十分之一,而台灣招潮蟹更是臺灣特有種。
招潮蟹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沙蟹科、招潮蟹屬。台灣目前發現的有10種招潮蟹,其中的台灣招潮蟹為台灣特有種。招潮蟹大多棲息在潮間帶與紅樹樹林沼澤區,幼體在海中隨浪浮游成長。
招潮蟹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雄蟹具有大小不同的螯足,當揮動大螯足時,有如在招潮一般;而西方人則認為像似在演奏小提琴般,因此西方人稱為小提琴手蟹(fiddler crab);雌蟹則只有一對小螯足。
「招潮,小如蟛螖,白,依潮長,背坎外向舉螯,不失常期,俗言招潮水也」─語出自三國 吳 沈瑩撰《臨海異物誌》,這是中國人對於招潮蟹最早的記錄與描述。
蟛螖:
動物名。一種蟹。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體較蟛蜞小。或稱為「彭螖」、「彭越」。
動物名。一種蟹。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體較蟛蜞小。或稱為「彭螖」、「彭越」。
西洋人則認為有著大螯足的雄性招潮蟹很像一位正在拉小提琴的人,因此稱呼牠為提琴手蟹或琴師蟹 (fiddler crabs)。早在林奈之前,人們就開始注意招潮蟹的揮舞行為,而這也是招潮蟹最迷人的地方。一般認為占體重二分之一的大螯具有「吸引雌蟹前往雄蟹洞穴交配,並且趕走其他的雄蟹」的作用。
台灣的招潮蟹─用功的朋友請自行參考
1.粗腿綠眼招潮蟹
粗腿綠眼招潮蟹 (Uca crassipes) 的棲息環境較為多變,多棲息在珊瑚礁海域的礁石後方帶有沙泥處、有遮蔭的溪流邊、紅樹林旁邊等地,數量最多的地方在澎湖,可算是島上的優勢種類。其大螯掌節平滑,呈朱紅色,眼柄黃綠色,背甲、步足的顏色則有很大的變化,由不同程度的胭脂紅、寶藍、黃綠、黑、褐所混合而成,甚至整隻從頭到腳都是鮮紅的,因此有「紅豆招潮蟹」之稱。
圖21. 粗腿綠眼招潮蟹
2.糾結招潮蟹
糾結招潮 (Uca perplexa) 是乳白招潮的近親,屬於較大洋性的種類,棲息環境與乳白招潮類似,但兩者似乎有所隔離。在澎湖數量較多,大螯鮮黃色,步足有條紋。
3.乳白招潮蟹
乳白招潮蟹
(Uca lactea) 大多棲息在高潮線上帶沙質的泥灘地,個子雖然不大,但社會行為活躍,易於觀察,洞旁常有弧塔 (hood) 的構造,是海邊最引人注意的一群,白色為最典型的體色,但除了大螯白色較為固定之外,其餘部位的顏色會有白、黃、紅、灰、黑的變化。
4.弧邊招潮蟹
弧邊招潮蟹
(Uca arcuata),是台灣產招潮蟹中體型最大的,其棲地多在十分泥濘的泥灘地,特別是紅樹林旁的空曠處,或是潮溪邊,是最典型的「紅樹林下的提琴手」,台灣俗名「大栱仙」(dwa-gong-shien)。由於遍佈東亞地區,古名就有「擁劍」、「執火」等稱呼,大螯掌節為橙紅色,背甲褐色,常有深色的網狀花紋,因此有「網紋招潮蟹」的稱呼。
5.四角招潮蟹
四角招潮蟹
(Uca tetragonon),與北方呼喚招朝蟹一樣都是以右撇子為主,常棲息在珊瑚礁的大塊礁石後方,底質為破碎貝殼、石子、死珊瑚,屬於大洋性的種類,在澎湖數量較多。牠是台灣產的招潮蟹中體色最美麗鮮豔的,天藍色的背甲上鑲綴著寶藍的斑塊,黃橙色的大螯掌節上有著紅褐色星點,兩指白色,不動指基部鮮紅,步足則有紫褐色、紫紅、橙色的變異。
6.三角招潮蟹
三角招潮蟹
(Uca triangularis),是台灣產最迷你的招潮蟹,最大甲寬僅約 1.5 公分,體色淡黃並遍佈褐色點,背甲後方有深褐色橫帶,棲息在有遮蔭的堤岸高處,或是堤岸旁的草地下方。
7.北方招潮
北方招潮蟹
(Uca borealis),台灣俗名跟弧邊招潮相同,也叫「大栱仙」,但卻是以右撇子居多,最明顯的特徵是大螯不動指基部有一很深的凹缺,像是把老虎鉗,因此有「北方凹指招潮」之稱。另外由於大螯不動指和掌節腹面呈黃色,也有「黃螯招潮蟹」的俗稱。
8.屠氏招潮蟹
屠氏招潮蟹
(Uca dussumieri) 的分布雖廣,但數量並不多,在澎湖和屏東保力溪口數量較多,棲息在最低高潮線的平坦泥濘處、接近河口或紅樹林的泥質溪岸和遮蔽的灘地,成體雄蟹體色深褐,大螯基部橙紅色,未成年雄蟹和成體雌蟹的背甲則常有藍、白色的淡色斑塊。
9.窄招潮蟹
窄招潮蟹 (Uca coarctata),數量較稀少,棲息在河口的傾斜泥濘堤岸,有屏障的泥灘地或沼澤,或在最低高潮線的平坦泥濘處。體色鮮豔,但顏色變化很大。
文字來源:溼地上的提琴手─招潮蟹 By施習德
|
2.
彈塗魚
圖22. 常可見牠們在退潮的泥灘上彈跳,故稱之為彈塗魚(身長6〜7公分)。
彈塗魚的種類很多,在台灣就有4-5種。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彈塗魚」,體長大概最多6-7公分,又稱泥猴或石貼仔,全身灰褐色有深色的斑紋,在淡水一帶很多。
另一種是體型可大到15公分的「大彈塗魚」,比較少離水活動,但身體佈滿淺藍色斑點很容易辨識。這種俗稱花跳的大彈塗魚在求偶或是要示威嚇退侵犯它領域的招潮蟹時會豎起它美麗的背鰭和尾鰭,尤其是它為了獲得雌魚的青睞,常會連續在灘地上跳上好幾遍的求偶舞。「大彈塗魚」的背鰭豎起來時,它的背鰭鰭條末端有絲狀延長而和「彈塗魚」不同。
圖23. 可愛的大彈塗魚─花跳(身長15公分)。
台灣另外還有2-3種彈塗魚,數量就相當少,它們分別是「普彈塗魚」、「青彈塗魚」和「大青彈塗魚」,前面兩種的記錄還不十分確定。
圖24.「普彈塗魚」應該是台灣的新記錄種。
圖25.「大青彈塗魚」是前幾年才發現的台灣新記錄種。
這些珍稀美麗的彈塗魚,隨著台灣西海岸的溼地或紅樹林被砍伐,填海造地及污染的破壞,而逐漸消失滅絕,實在令人非常遺憾。
圖26. 面板的食蟹獼猴、紅樹林貓蛇(Boiga dendrophila)。
3.
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
(1.)
不僅捕食蟹類,也在紅樹林或其他樹林的地面或林冠層覓食,食物包括多種動物和植物。
圖27. 展場上的食蟹獼猴以及後方畫布上的長鼻猴。
圖28. 食蟹獼猴。
圖文來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8/Monkey_eating.jpg/800px-Monkey_eating.jpg
婆羅洲也有獼猴,稱為食蟹獼猴,因為其尾巴比身體還長,所以又稱長尾獼猴。在獼猴中屬於體型較小者,頭頂毛成明顯凸起,臉上帶有鬚毛。
棲息在紅樹林沼澤、熱帶雨林、潮汐河流沿岸、濕地。
善長游泳。
大部份時間停留在樹上,喜歡吃果實、堅果、樹葉、昆蟲,甚至像影片中會吃螃蟹,而且將螃蟹放於海水中,增加味道。
具有頰囊,進食時會將食物塞滿頰囊,再跑道隱密安全的地方慢慢咀嚼。
文字來源:http://ex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dd153a0b81d4fc5f0b81ea21dd
圖29. 正在跳躍的食蟹獼猴。
4.
紅樹林貓蛇:
圖30. 紅樹林貓蛇(Boiga dendrophila)─展場未展示。
5.
長鼻猴
圖31. 婆羅洲紅樹林是全球唯一擁有長鼻猴的紅樹林,展場的長鼻猴畫在畫布上。
長鼻猴 ( 象鼻猴 Proboscis Monkey)主要生活在北婆羅洲海岸紅樹林,或河岸溼地森林,採食Sonneratia等溼地植物維生,由於目前動物醫學完全不能醫治長鼻猴的疾病,所以非常需要保護。這種外型怪可愛的猴子,目前只能在婆羅洲看到,而且數量更只剩下6000多隻,非常罕有。
長鼻猴小檔案
◎英文:Proboscis Monkey
◎學名:Nasalis larvatus
◎體型:雄性體型較大,身長約75公分;雌性體型較小,身長約60公分
◎特徵:腹部較大;雄性擁有長鼻子,隨年紀增長可長達18公分
◎分布:集中在婆羅洲(馬來西亞、印尼),已瀕臨絕種
※資料來源:北市動物園研究員金仕謙、《蘋果》資料室
圖32. 若有所思的長鼻猴。
圖33. 面板上的磯鷸及長鼻猴。
6. 磯鷸:
圖34. 磯鷸。
圖35. 面板上的高射炮魚。
7. 高射炮魚:
圖36. 高射炮魚(Toxotes jaculator) ,又名射水魚、槍魚。
圖37. 展場的東亞小水獺(僅露出頭部),圖片最上方為鱟─活化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